职教资讯 当前位置:首页>>职教资讯>>内容
教育改革难点观察:中职与高职教育如何有效衔接
[2010/12/16 10:03:58]

 

今年秋季学期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计文佳,搭上了首班中高职教育“直通车”——读完中职后,能直接读高职。

今年上海市首批在4所中职学校、3所高职院校试点,打破中高职壁垒,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。日前公布的《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中也提出,“2011年起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校、技师学院学习的制度”。

不管是“直通车”还是注册读中职,都是一种探索,那就是逐步完善中职教育体系,使之逐步变成可以上升、提高的职业教育体系。这是职业教育的一小步,却是探索中高职衔接迈出的一大步。

不过,目前的中高职衔接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: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既有一致性,又有层次上的差别,中高职衔接如何进行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?中职学校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,开设了相当多的专业,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高职院校,专业相对较少,中职学生读高职,专业如何衔接?不少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的课程、教材,高职的教学计划又多以普通高中毕业生生源为起点,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何衔接?怎样避免重复教学?

另外,招生考试是中高职衔接不容忽视的难点,由于现有中高职教学内容不一致,考试中文化课的比重、难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职学生报考。怎样避免中高职衔接走上应试教育的路子?招生考试怎样才规范合理?这些都是制约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难题。

 

【实践探索】

顺德职院自主招生让中职生站上高平台

本报讯 日前,2010年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结束,顺德职业技术学院515名考生全部通过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资格审批,录取审核通过率100%,录取人数和录取审核通过率列广东省15所招生院校之首。

2009年,顺德职院被广东省确定为首次开展“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”自主招生的唯一试点院校。在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下,学校按照“3+证书”职高类考生的相关要求,探索建立科学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选拔机制。

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是个新鲜事儿,中职生了解并不多,怎么办?学校采用了报纸、电视台、互联网等媒介形式宣传,通过手机短信、QQ群向社会发布招生信息;印制了1.5万份宣传资料发给学生。经过宣传、考试、录取,2009193名中职学生考入了顺德职院。2010年,广东省教育厅下发文件,推广顺德职院2009年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试点经验,学校招生范围主要从顺德户籍扩展到广东省户籍。

学校有了2009年的自主招生经验,2010年的自主招生,应届生和往届生同一批次招生;同时提高了报考条件,要求考生技能证书和报考专业与原就读相近,考生必须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中级以上(含中级)技能等级证书。

虽然报考条件提高,但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的受欢迎程度,显然超过了学校的预期。学校2010年自主招生总计划为480人,但未确定招生方案前,已有500多名应届中职生准备报考,最终总报考人数达1205人,通过资格审查的有1069人,通过率为88.7%

千余名考生来自全省18个地市。为了方便考生,顺德职院与有关地区教育局联合设立了10个笔试考点。考试包括笔试(综合文化知识、专业基础知识)和专业技能测试两部分,笔试通过后进入专业技能测试考试。经过层层选拔,一共有862名考生进入专业技能测试考试,并有515名考生通过了专业技能考试。经过公示,这515名考生全部通过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资格审批。

 “以前,人们喜欢把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看成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,其实,这是两种类型的教育,而并非两种层次。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,也应该有自己的通道,也应该有层次。”顺德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负责人肖文平说。

高职对口自主招生,在肖文平看来,能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显著作用。“中职学生读完中职直接工作是一条好的出路。读高职既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,也给他们打好理论基础,这对促进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”肖文平说。

 

【专家观点】

有效探索中高职衔接的“入口”和“路径”

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:

高职与中职的衔接,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,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,也是推进高职、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
高职与中职的衔接,在内容上包括培养目标、专业设置、课程计划、教学安排、学制等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联系;在形式上大体有“以学校为中心”的衔接和“以课程为中心”的衔接;在路径上不仅有校校对接的“直通车”,还可以通过社会这个“中转站”,分段走向继续学习的立交通道。

解决好中高职衔接问题,“接口”和“通道”是关键。站在高职的角度,特别要关注三个方面:

一是高职的生源渠道和数量。多年以来,在高职的生源中,普高毕业生占大多数,中职“三校”毕业生占小部分,往届和在职人员很少。高职应尽快研究科学的“准入标准”,按专业目标分类指导,对一些技术技能性较强、学制要求较长、职业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,适当扩大中职生源,在现有“5%比例”限额的基础上,再适度增加一些面对中职对口招生的比例。

 

二是高职的入学考试和招生办法。近年来,高职对接中职的“门槛”越来越低,中高职关联度越来越高,政策上给高职的自主权也越来越大;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、考试、证书、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,对中职生进行“3+x”单独测试,部分地区试行免试推优、注册入学等办法;像广东顺德职院,面向中职学校自主对口招生的,广东省有15所高职院校试点,他们自主招收中职学校对口专业应届毕业生和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。2010年,全国已有73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实行单独招生。建议给高职院校、中职学校更大的自主权,探索多种形式考试、多种办法录取的新路子;给企业一定的权力,由企业推荐工作23年的职工到高职学习。对口考试和招生,本身体现了中高职之间突出职业技能衔接的思想,也是高技能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个路径和机制,可探讨的空间很大。

三是中高职衔接的方式和途径。一是校校直通快车,高职直接从中职对口专业招生;二是面向社会,从在职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人员中选拔;三是非学校化的、非全日制式的学习方式——高职课程的学习,以“注册生”的形式完成高职的学业,这也是通常说的多层次人才成长的“立交桥”之应有之义。学校直接衔接更容易做到,而课程有效衔接则任重道远。

 

  作者:张春铭  《中国教育报》201012162

 
COPYRIGHT (C) 2010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